
定義
網路成癮的研究,最早是由美國精神科醫師 Goldberg(1995)在網路上提出「網路成癮失調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DA),認為過度的電腦網路使用,使得個人在網路使用的適應發生問題,造成個人職業、學業、社交、工作、家庭生活、財務、心理與生理功能之負向影響。
研究網路成癮的著名學者 Young(1996)則認為,網路成癮是無法控制使用網路的衝動,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網路使用失常行為。網路成癮除了被美國心理學會認定有學術上的研究價值(Schuman,1997)之外, 其實更重要的是負面影響的實務因應之道。
對於網路成癮的定義,學術研究上仍然有許多不同的看法。主要是因為每個人使用網路的原因各有不同,像是因課業或工作需求而需使用到網路、或者是純粹上網進行休閒娛樂,亦或者是透過網路來購買商品等,因此要達到網路成癮的標準,除了需要瞭解使用者在使用網路的時間長短之外, 尚須考慮其使用的目的以及對生活各層面的造成的負面影響等因素。
由於網路成癮問題在社會大眾、學術界與助人專業界持續關注與探討的情況下,此一問題的各個面向也漸次被了解, 網路成癮問題的類型依網路的使用內容加以區分,可分為五大類(Young,1999):
(一)網路之性成癮:深受網路上與性相關的網頁內容所吸引,或沉溺於基於網路所引發之情色活動之中
(二)網路之關係成癮:沉溺於網路上的人際關係活動之中
(三)網路之強迫行為:包括沉溺於網路遊戲、網路賭博、網路購物與交易等活動
(四)網路之資訊超載:沉溺於網路資訊的搜索與收集之活動
(五)網路之電腦成癮:沉溺於與網路有關之電腦操作與探求之活動。五類成癮問題的強度不一,但以網路強迫行為的問題最為嚴重,其中更以網路遊戲成癮問題最受到關切,而在實務經驗上也顯示, 網路成癮當事人的成癮行為有可能會橫跨兩類以上(王智弘,2009a)。
網路成癮者通常會出現的核心症狀與負面影響包括(柯志鴻, 2003;陳淑惠, 2003; Goldberg,1996; Griffiths, 2000):
(一)強迫性:不能克制上網的衝動;
(二)戒斷性:不能上網時出現了身心症狀
(三)耐受性:上網的慾望越來越不能滿足,所需上網時間越來越長
(四)在相關問題上也出現了狀況:比如在 1.人際問題; 2.健康問題; 與 3.時間管理問題上都受到負面的影響,而造成人際孤立、身體受損、失學與失業等問題。
當發現有上述的症狀與問題發生,可進一步運用評量工具或診斷標準加以確認(王智弘, 2009a),並尋求助人專業人員的協助。
在多年的研究與探討之後, 網路成癮是否要被列為精神疾病的一種,一直是助人專業界討論而未有共識的議題,直到 2013 年美國精神醫學會所發表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 第五版終於開始納入網路成癮相關的症狀於診斷手冊的第三區(Section III)之中, 也就是屬於新興的測量與模型, 這一區所納入的精神疾病尚未是正式病名, 而被認為是仍需進一步研究加以確認的新興病名, 網路成癮先是被成為「網路使用疾患」( Internet Use Disorder, IUD) (APA, 2012),後又改為「網路遊戲疾患」(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GD),其定義為持續和反覆的使用網際網路,以經常與其他玩家(other players)投入遊戲,導致臨床上重大的損傷或憂慮,在 12 個月期間出現以下五項(或更多):
(1)熱衷於網路遊戲
(2)當網路遊戲中斷時出現戒斷症狀,這些症狀典型的描述如:躁動(irritablity)、焦慮(anxiety)或沮喪 (sadness),但無藥理性戒斷的生理症狀
(3)耐受性(tolerance)─花費更多的時間在網路遊戲上
(4)反覆努力想要控制或停止網路遊戲使用卻徒勞無功
(5)因為網路遊戲的使用,失去過往的生活常規或休閒興趣
(6)明知過度使用網路遊戲會產生心理社會問題(psychosocial problems),仍然繼續使用。
(7)對家人、治療師或其他人欺瞞自己 使用網際網路遊戲的情況
(8)常使用網路遊戲來逃避或紓解低落的情緒;
(9)因為網路遊戲的過度使用而危及或失去重要人際關係、職業、學業或 生涯機會等(引自台灣精神醫學會, 2013)。
雖然美國精神醫學會這樣的診斷命名, 因為無法涵蓋除了網路遊戲成癮之外的其他網路成癮類型, 因此被視為過於保守與狹窄, 但是, 仍是可以達到提醒助人專業人員與社會大眾去重視網路成癮問題與其可能危害的功能。也就是說網路成癮的問題不僅是已受到學術研究上的重視, 更重要的是應該關注其可能造成網路使用者在學習、工作、生活與健康等各層面的負面影響,並被視為可能是一種新型的精神疾病。
摘自:教育部 各級學校網路成癮學生個案輔導作業流程及輔導資源手冊 小學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