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網路成癮三級輔導五層次預防模式的作業流程如下:

12.png
13.png
15.png
16.png
17.png

(網路成癮三級輔導五層次預防模式作業流程圖,可依此圖所示流程,針對學生當事人的問題與發展情況,結合不同的專業人員與相關資源以提供相應的協助策略。)
 

一、 發展性輔導
  從上述之網路成癮三級輔導五層次預防模式之作業流程圖,即可發展性輔導工作包括了健康促進層次與初級預防層次。 健康促進層次與初級預防層次的功能在於傳遞正確知識、建立正確觀念以期許導師、學生及家長能有足夠的網路心理健康資訊。因此透過心理健康資訊的傳播,能使導師及家長及早發現是否有疑似網路成癮之學生,或學生發現自己有上述之可能狀況而能及早轉介或自行
求助學生輔導中心予以專業協助,進入介入性輔導。
(一) 健康促進層次: 在健康促進層次的具體作法包括:
1. 設計健康上網,幸福學習等健康促進活動
2. 設計網路心理健康主題輔導活動, 健全學生身心靈健康
3. 建立導師與學生良好溝通管道等。

  此等健康促進層次的做法不只是可預防網路成癮問題的發生,而是更積極的運用網路以提升全校師生與家長的心理健康。
(二) 初級預防層次: 在初級預防層次的具體作法包括:
1.將有關網路使用與網路成癮的知識融入於相關科目教學中
2.提供學生人際關係訓練、學習輔導、情緒調適等主題之班級團體輔導,增加保護因子
3.提供導師、家長與學生認識網路成癮之研習課程
4.統整現有資源,提供預防網路成癮與其他網路使用問題的發展性輔導策略。

  此等初級預防層次的做法可提供預防學生網路成癮的良好保護因子,以降低網路成癮心理性危險因子發生的機率。
 

二、 介入性輔導
  介入性輔導又分為預警系統層次與次級預防層次。在預警系統層次中,學務處、教務處、導師及家長等…可透過預警系統檢核表發現疑似網路成癮之學生,以便及早轉介學生輔導中心,以供輔導教師進入評估階段,視評估結果予以輔導或追蹤。若介入性輔導效果佳,學生狀況穩定予以定期追蹤即可,若學生情況不佳則轉介專業輔導人員,進入處遇性輔導層級。
(一) 預警系統層次
  在預警系統層次中可透過「 網路成癮預警系統檢核表」發現疑似網路成癮之學生,以便及早轉介學生輔導中心以進行介入性輔導,需要預警的可能狀況包括: 1.當發現學生一回家(宿舍)或一有空時就守在電腦前上網; 2.當發現學生不能上網時會有不安或憤怒的情緒; 3.當發現學生上網的時間越來越長,上床時間越來越晚,叫他電腦關機,嘴巴說好卻遲遲不離開; 4.當發現學生越來越不想和同學出去從事其它休閒活動,和班上同學的連絡越來越少,感情越來越不好; 5.當發現學生上課或平日的精神越來越差,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 6.當發現學生功課越來越差、做作業越來越草率,上學越來越拖拖拉拉。
(二) 次級預防層次
  要進入次級預防層次先進行評估階段,在評估階段要進行兩種評估工作: 1.網路成癮評
估:輔導教師可運用陳淑惠教授所編製的「陳氏網路沉迷量表」( CIAS)初步評估個案狀況,若分數高於 64(高中以下);高於 68 分(大學),則可能為網路成癮; 2.網路成癮危險因子評估:輔導教師可運用王智弘教授所編製之「網路成癮危險因子檢核表」( CRIA),初步了解網路成癮之可能因素。十大危險因子包括社交焦慮、憂鬱、無聊感、低自尊、神經質、課業壓力、家庭關係不佳、同儕關係不佳、敵意、衝動控制不良。經評估發現學生應進行介入性心理輔導, 則進行次級預防層次之介入性輔導計畫,主要工作包括: 1.輔導教師設計個別諮商、團體諮商等輔導計劃,例如運用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等進行輔導; 2.訂定網路成癮的輔導目標:「合理」上網、「控制」上網、「平衡」網路世界與真實世界、「統整」網路世界與真實世界; 3.結合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等諮商程序與「覺、知、處、行、控、追」網路成癮六階段處遇模式進行介入性輔導; 4.輔導教師提供導師與家長網路成癮諮詢,使他們更清楚網路成癮相關議題以協助輔導之進行。 若學生進行介入性輔導之情況不佳則轉介專業輔導人員,進入處遇性輔導層級。

 

三、 處遇性輔導
  處遇性輔導,其透過校內輔導人員轉介給網路成癮治療專長人員、縣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或社區機構。其內涵為聯合外在資源,結合當事人之系統進行處遇,以及結合社區資源,期許調整學生之不利網路健康使用之環境因素。可結合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等諮商程序與「覺、知、處、行、控、追」網路成癮六階段處遇模式進行介入性輔導。並對網路成癮學生之班級、朋友、任課老師及家長進行協助以利網路成癮學生之輔導。與社政、警察系統合作,以降低社區中誘發網路成癮之不利因素。建立特約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精神醫療等網路成癮問題之轉介系統。之後經由專業輔導人員評估,若處遇效果良好、學生狀況穩定予以定期追蹤即可,並予以結案,以達輔導資源之有效利用。
  整體而言,處遇性輔導工作中的三級預防層次的主要資源整合工作包括: 1.連結外在資源,結合當事人之支持系統開始進行處遇; 2.結合社區資源,調整不利網路健康使用之環境因素; 3.結合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等諮商程序與「覺、知、處、行、控、追」網路成癮六階段處遇模式進行處遇性輔導;對網路成癮學生之班級、朋友、任課老師及家長進行協助以利網路成癮學生之輔導; 4.與社政、警察系統合作,以降低社區中誘發網路成癮之不利因素; 5.建立特約心理諮商、心理治療、精神醫療等網路成癮問題之轉介系統。就一般學校而言,處遇性輔導層次之主要工作在轉介網路成癮學生到具網路成癮治療專長之縣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人員或社區治療機構, 並配合學生輔導中心或社區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機構之處遇輔導性策略,協助學生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工作之進行。

       摘自:教育部 各級學校網路成癮學生個案輔導作業流程及輔導資源手冊 小學版
 

HL

© 2018 by JieKai created with Wix.com

  • w-facebook
  • Twitter Clean
  • w-flickr
bottom of page